20100926

[電影]父後七日


昨天終於有時間去看這部電影了,不過一開始是想去看《酷馬》,但是我卻被電影時刻表給騙了,要等到十二點才有得看。因應時間的關係,加上我也很想看這部片,所以就買了一張200的早場票進場。

故事情節很簡單,是說在台北工作的阿梅父親過世,在舉辦喪事七天內所發生的事情。這段期間發生了很多看起來相當滑稽的事情,例如吃飯、刷牙到一半就要被叫去棺木前面哭,還有罐頭飲料塔因為高溫爆掉的事情。

而裡面的人物也不多,像是阿梅的哥哥大志,是個在夜市擺棒球九宮格攤的攤販,他的話不多。在表弟小莊問他對於喪事這段時間有什麼感想時,他只說了不知道,但其實內心卻是百感交集,情緒催動讓他眼淚不禁奪眶而出。他在片中外表雖然很像流氓,但卻讓人感覺他是個純樸、默默做事的人。

阿梅從小就很會讀書,他因為父親病危過世的關係,請假回到彰化鄉下舉行喪事。在看似滑稽又不明究理的喪事禮節之下,他藉由這些事情來回憶與父親過去相處的情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他原先挑了一張父親拿著麥克風的照片當作公祭時的照片,這張照片有著他與父親在夜市一起合唱『傷心酒店』的回憶。但是因為地方耆老認為這張照片難登大雅之堂,所以藉由表弟小弟利用合成技術重製了一張比較莊嚴的父親照片。後來阿梅去相片館拿洗好的照片時,將父親的照片背在身後,他想起高中時父親載他回家,因為他那天十八歲生日父親教他騎機車,而父親背對著他坐在他背後的事情。一直到父親過世後四個月,他還是會想起他的父親。

小莊是阿梅與大志的表弟,在台北讀書但是因為舅舅過世而回來幫忙。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對於喪事充滿好奇同時也利用這件事情製作畢業作品的大學生,他與幫忙喪事的阿義互動相當良好,同時也從那裡得到不少有關喪事的知識。小莊因為父母常年不在台灣,所以有空都是到阿梅家裡幫忙,自然與阿梅家有著不錯的情誼。

阿義論輩分算是阿梅他的哥哥,但是年紀卻跟小莊的媽媽差不多,是小莊媽媽的青梅竹馬,以前也追過小莊的媽媽。國中畢業就跟他的阿公學做師公,但其實是想當詩人。所以在這喪事中,給予阿梅他們很多的協助。

其他還有喪事樣樣通的阿琴,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因為天資聰穎,什麼東西一學就會,他與阿義就將禮儀事業搞得相當的大。


《父後七日》其實是改編自小說的,跟《一頁台北》一樣是個小品風格的電影。一開頭的希伯來歌曲《Hava Nagila》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感覺與電影主題好像有點不一樣,開頭也出現很多好笑的情節,像是孝女白琴的情節。整部片算是走輕鬆的風格,中間卻夾帶著一些回憶感動,一直到最後也是以感動為完結。

片中最多的東西就是喪事的東西了,坐在我旁邊的中年婦女一直對於怎麼跟他印象中的東西不合發出許多意見。老實說喪事禮儀原本就是各地習俗不同,老實說我們並不清楚這些差異會不會造成什麼明顯的影響。往生的人會過著怎樣的世界,我們也不知道,因為沒有訊息可以得知。加上隨著時代的推進與因應社會轉變的不同,很多禮節說不定早就改成現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因為不管是年輕人或是壯年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冗長的喪事禮節在現代來說已經慢縮短了許多,就是要配合現代人的步調。

我們雖然不知道喪事禮節改了會怎樣,但最重要的是我們也不懂這些,所以這個時候禮儀公司的人就扮演很大的角色了。


看完這部片我會想到當時我阿媽去世時,差不多每隔七天就要唸一次經,每次唸經都要唸很久。由於我們不知道少唸一次或是唸不認真會對過世的人有什麼影響,所以也不敢馬虎,就連頭七那天我也是從高雄趕回台北(那時正在當兵)。雖然說很多時候有些禮節都是說要讓我阿媽在下面過得好,但是很多時候也是在安慰我的這些家屬的心,甚至有的時候也是怕如果哪些禮節沒有做好,阿媽會生氣,然後禍延子孫。雖然我阿媽不是一個很好的媽媽(對我爸來說),但是他還算是不錯的阿媽。阿媽還沒有等到我交女朋友、娶老婆就提早被佛祖接去修行了,希望阿媽臨終前不要繼續認為我是神秘花園派系的成員。


好啦,前面扯遠了。這部片給我最大的感想是其實喪事最主要做的對象並不是往生的人,而是這些往生者的家屬。他們可以藉由服喪的過程,去回憶與往生者過去的點點滴滴(當然這些事情有好有壞,反正就一次算清吧),我想這才是舉辦喪事最重要的意義吧!

這部片真的很不錯,想要放鬆心情的人可以去看看。這幾年國片拍得越來越好了,看慣美國好萊塢的電影的人可以換換自己的口味,同時也支持一下國片市場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